您所处的位置: 首页 >> 网上会议

区政协八届十四次常委会议材料

发布时间:2014-08-22字体:【】【】【

关于进一步加快我区科技型企业

创新发展的建议案

(征求意见稿)

创新是科技企业健康发展的活力源泉,科技企业的发展必须紧紧依靠科技创新。近期,区政协成立两个调研小组,分别对全区各具代表性的科技型企业的创新情况进行了系统调研,并赴浙江、山东等先进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就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实施区域创新驱动战略作了认真思考,现提出以下五个方面的建议,供区委区政府决策参考。

一、把握区情,充分认识我区科技创新工作的不足

崇川作为主城区,虽然地理位置优越,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要素集聚,但是也长期受到发展空间小、土地资源少、商务成本高、生态要求高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主城区的经济发展迫切需要从资源依赖型向科技支撑型转变,从外延扩张型向内涵提升型转变,大力发展科技型企业,方能走出一条符合区域特点的科技创新之路。但在科技创新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

科技创新主体方面,表现为产业基础薄弱,制造业萎缩,以工业经济为主要依托的科技创新活力不足。工业退城进郊,导致江山农化、南通科技等不少骨干企业外迁。同时,在依靠前沿科技,培育优势产业,提升集聚能力方面,战略性的谋划、系统化的推进有所欠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定位不太明晰,特色不够明显。

科技创新资源和创新环境方面,表现为高端领军型人才缺乏,吸纳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开发人员缺少区域竞争力,财政用于科技创新的资金偏少,民间资本和风险投资也不活跃,本地的创投基金规模小、业绩平平,创新载体系统规划不足,园区建设分散零乱,创新政策体系不完善,缺少专注持续的产业导向。

二、突出主体,大力发展科技型企业

企业成为创新主体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建议结合观音山新城的开发,从规划源头上,充分进行先进制造业的布局研究,适度引进具有核心竞争能力、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工业企业,防止区域经济“空心化”倾向,把区域经济建立在工业制造业这个“永续动力”基础之上。

工作上,一方面对“五大板块”企业进行持续升级改造,努力做大、做精、做强。制订产业升级目标和实施方案,集中政府、社会等多方力量对相关企业进行引导、扶持、服务。另一方面,做好新兴产业的培育,以政府为主导,选择1-2个具有区域发展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下大气力、花大本钱进行定向培育,力争在新技术引发的产业分工多元化过程中,占领一席之地。一要推动企业成为创新需求和决策的主体。引导企业主动对接高校、科研院所,在技术创新的决策中发挥主导地位,激发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和活力。二要推动企业成为科技研发和投资的主体。鼓励企业通过产学研结合的方式,自主开展各类科研成果引进等活动,促进企业成为科技创新投入的主体。三要推动企业成为成果应用和转化的主体。建立高效完善的技术转移和转化的机制,支持企业把更多的资金投入成果的应用和转化。近期,要重点实施好富士通“十二五”02专项、中远船务海工平台研究院、金通灵新型蒸汽涡轮发电技术等一批重大项目。

三、做优载体,切实增强优势产业的吸附能力

一要利用已建平台,吸纳优质企业入驻。利用已建园区的载体优势,加强产业招商,推进项目建设,强化板块互动,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让崇川经济开发区、观音山新城成为崇川科技创新的主阵地。要依托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提升创业园的孵化功能,打造以“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基地”为模式的一条龙产业孵化体系。建议,对现有入园的400余家企业进行认真梳理,对质量、效益差,不符合我区产业定位的企业,来一次清理,腾出空间,吸纳有活力、有前景的企业入驻。

二是利用有限空间资源,招引科技型企业落户。崇川作为主城区,空间有限,资源宝贵,寸土寸金。如何招商引资,招什么企业入驻,不仅关乎园区自身的发展,而且关乎全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议区政府立足于全区的产业布局规划和产业集群规划,在招商引资时,借鉴杭州萧山区的做法,建立科学的项目准入和评估机制,以“科技门槛”择商选资,把人、财、力向重点培育的优势产业和战略发展产业倾斜,把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精密机电等高新技术产业作为重点,形成科技创新型企业集群。

三是看准市场前景,共同培育打造优势产业。邀请行业专家学者对我区“五大板块”科技型企业,从企业研发投入、技术改造、产品开发、引进技术、兴办研发中心、管理创新等多方面进行论证,分析列出各自创新升级的重点,加大扶持服务力度,促进企业加快发展。对纺织、染整、服装等传统基础性产业,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实现产品和工艺的升级换代。对医疗器械产业园、三网融合产业园等比较成熟的板块,要通过多元化投资的方式,共同培育打造具有市场前景和崇川个性的特色板块。

四、引培人才,合力筑牢企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首先要大力引进领军人才,注重实用性。“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一个杰出的领军人才,往往能够带动一项重大技术的突破,乃至兴起一个学科、创造一个企业、发展一个行业、促进一个产业,推动一个区域的发展。这正是宁波江北区蓝野牙科产业园区建设的成功经验给我们的启示。我们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把科技领军人才的引进工作作为大事来抓,像抓项目一样抓人才,象重视党政干部一样重视科技人才,积极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要进一步完善吸引和引进优秀人才的政策体系,出台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新政策,加速人力资本和智力资源在我区的集聚,为科技型企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当前,我们不仅要挖掘、利用好辖区内现有的人才,还可以引进和利用上海、南京的名牌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优秀人才,甚至于一些与国际接轨、活跃在世界科技前沿的留学生人才,尤其要挖掘好南通籍海外留学人员这笔财富,可以利用民间自发建立的“南通海外留学生家长QQ群”和“南通海外留学生QQ群”,及时把握南通籍留学生的动态,激发他们“回家”的热情,这样既可以规避域外人才来通“水土不服”的矛盾,又可以满足南通海外学子报效家乡的愿望。同时,要注重创新型企业家队伍建设,加快培育和造就一支具有强烈创新意识和开拓进取精神的企业家队伍。

其次要大力开展产学研融合,注重有效性。在南工大、南京大学新材料研究所、苏州大学纺织研究所相继落户崇川,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的基础上,还要重视加强与南通大学等高校的合作,发挥好辖区内的高等院校的便利优势,共同引进领军型人才,既可以聘请他们到高等院校讲学,又可以聘请他们到企业搞技术研发,还可以支持他们自主创业。通过产学研合作,共建企业技术中心,共办高科技实体,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和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步伐。要充分发挥上海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会南通分会的组织优势,加强与上海各大高校及科研院所的联系,促进上海方面的科研成果为我区企业所承接转化,同时,利用上海的科研优势帮助企业破解技术难题,实现科技和经济的深度融合、互相促进。

再次要大力培育技术工人,注重稳定性。要围绕产业发展,坚持以用为本、崇尚一技之长、增创“人才红利”的原则,完善有利于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工作机制和政策措施,健全有助于技能人才梯次发展的培养体系和服务平台,形成有益于技能人才发挥作用的企业环境和社会氛围,进一步增强科技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充分利用本地技师学院、航运职业技术学院等若干所职业技术学院,为企业与职业院校之间搭建一座互惠互利的平台,引导企业与职业院校互建基地,倡导“引企入校”,在校内开办企业冠名班,为企业开展“订单式”教育培训;支持“入厂办学”,鼓励职业院校在辖区企业建立“厂中校”,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培育技工人才,为科技型企业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同时,在职称评定,评先评优、子女就学、保障房供给等方面出台相应的政策,为培育一支稳固的技术工人队伍提供保障。

五、优化政策,有效发挥政府引导的支持作用

一是全面梳理,构筑导向明确的政策体系。近年来,我区出台了多个文件和政策,但这些政策之间有交叉、有重合,需要对现有政策进行梳理、修改和完善,形成对建设科技创新型经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具有针对性和突破意义的政策体系,加速人才、资本、技术等创新要素的集聚。还要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结合区情实际,研究出台有利于加快科技型企业发展的一系列配套政策,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和保障功能。当前,迫切需要建立促进科技型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建议借鉴杭州市萧山区的做法,政府投入4000万元设立风险池基金,重点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为需要融资的科技项目提供200万元的贷款,以政府的资助带动社会资金的进入,以帮助企业化解融资瓶颈。还要引导创业投资基金形成种子基金,向科技型中小企业倾斜。

二是突出重点,放大支持效应。一方面,对全区每年排定“双重”“双百”重点推进的项目,特别是工业项目,要与科技项目计划的实施相结合,从政策、资金等方面集中支撑,重点培育,力争在短时期内培育成具有一定规模的龙头企业。另一方面,用于科技发展的资金占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要实打实的达到上级规定的要求。相关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科技经费管理,整合专项资金,提高使用效率,切实把资金用于科技创新公共平台建设、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重点攻关项目、自主知识产权项目、科技创新人才引进等方面,真正使政府投资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帮助一批重点企业,如声立传感、医诺导管等企业在用足用好国家和省推进自主创新的各项政策的基础上,还要结合我区实际,从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量身定制相关的扶持政策,形成特色鲜明、具有竞争力的的政策体系,扶持企业做大做强,提升我区科技型企业的竞争能力,发挥科技对于经济发展的倍增效应。

三是加强宣传,发挥引领作用。要加大对辖区科技型企业发展壮大典型事例的宣传力度,比如,重点宣传金通灵公司由本土草根企业通过不断自主创新,成长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的历程,能够对一些初创型科技企业起到一定的激励和引导作用。要加大对政府出台的优惠政策和服务举措的宣传力度,增强政策的透明度,使企业能够用好用足用活相关政策。要有针对性为科技型企业开展务实性的服务工作,密切政府与企业的联系,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困惑和难题。还要加大对崇川创业发展环境的宣传,扩大崇川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国内外的研发机构和优秀人才集聚崇川落户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