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处的位置: 首页 >> 网上会议

区政协七届十六次常委会会议材料

发布时间:2011-07-06字体:【】【】【

关于促进崇川区学前教育健康发展的建议案

(2011年7月)

(征求意见稿)

根据区政协七届四次全会期间委员们所提提案情况,经区政协常委会研究决定,将促进学前教育健康发展列为七届十六次常委会的重点协商议题。在前期深入调研,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形成了《关于促进崇川区学前教育健康发展的建议案(草案)》,现提请区政协七届十六次常委会议协商讨论。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把学前教育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不断强化举措,狠抓工作落实,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学前教育事业倍受重视。2004年《关于调整区妇联系统幼儿园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2005年《崇川区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施意见》,对完善幼儿教育管理体制发挥了积极作用。2006年《崇川区教育事业十一五规划》、2008年《崇川区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实施方案》,提出3-5岁幼儿入园率达到100%、省级合格园达到100%、省级优质幼儿园达到60%的目标,进一步为学前教育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政策保障。2007-2009年区域教育现代化创建过程中,区财政投入1850万元支持幼儿园改造升级,促进了全区学前教育的快速发展。二是幼教普及目标基本实现。全区共有户籍人口53.6万人,常住人口68万人,流动人口18.19万人;3-6周岁幼儿16566人,其中崇川籍12060人,非崇川籍4506人。崇川籍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100%,非崇川籍幼儿入园率达98.7%。三是园所建设层次逐步提升。全区有各类办学体制幼儿园50所,其中市级机关办2所,市妇联办4所,区教体局办6所,街道办11所,社会力量办27所,形成了以公办幼儿园为示范、公办民办并举的学前教育格局。50所幼儿园均为省合格幼儿园,其中省优质园37所(含省示范园5所)。四是师资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全区有学前教育工作者1913名,其中教师1211名,保育员702名。正式在编人员450名,占学前教育工作者总人数的23.5%。教师大专及以上学历者780人,学历合格者达100%。公办幼儿园教师全部持有教师资格证书,民办幼儿园80%的教师持有教师资格证书。五是办园综合质量得到认可。“十一五”期间我区两度被评为江苏省幼儿教育先进区。学前教育的发展为2010年12月我区高标准、高质量通过江苏省区域教育现代化验收奠定了重要基础。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区目前学前教育的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的期盼和先进地区的实践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通过调研,我们感到目前影响和制约我区学前教育健康发展的主要问题集中表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公办园的主导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目前全区公办幼儿园的数量和规模都未达到相关标准。全区50所幼儿园中,公办园(含市级机关和市妇联主办的)为23所,占比为46%。招生规模上只能接纳近半数的适龄幼儿入园,公办园入园难和民办园入园贵的矛盾比较突出。二是幼教规划布局有待进一步优化。由于历史的原因,学前教育的资源主要集中在老城区。新城区和老城区内幼儿园的分布呈现明显的“葫芦”状。在东部地区和南部新城区,幼教资源特别是优质幼教资源缺口较大,与快速推进的新东区、新城区城市建设相比,幼儿园的配套相对滞后。如观音山街道辖区面积30多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万余人,应配套6所幼儿园,目前仅有2所幼儿园,其中1所民办园在园幼儿达996人。多处新建小区尚无配套幼儿园,众多幼儿难以就近入园。而在老城区,聚集了绝大部分示范园和优质园,仅城东等4个老城市街道内就有各类幼儿园30余所。随着老旧新村人口老龄化的加快,以及城市发展的重心东移南扩,老城区幼儿园生源萎缩,学前教育资源相对过剩,一些幼儿园特别是街道所属的11所大集体性质公办园陷入了招生难、生存难的困境,成为潜在的不稳定因素。三是财政投入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近年来,全区学前教育经费有所增长,但是增幅还不大,且财政资金主要用于少数全民性质的公办园,对街道所属的大集体性质公办园和社会上的民办园缺乏扶持政策,多数幼儿园日常运行经费紧张。一些幼儿园为了增加收入,违规开办收费兴趣班,降低保教标准,在社会造成了负面影响,影响了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四是师资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在编全民事业性质幼教人员450名,仅占全区学前教育工作者总人数的23.5%。2000年以后公办教师一直未能补员。多数非公办教师收入偏低,月工资在1200元左右,仅略高于全市最低工资水平(1140元/月),特别是目前全民事业性质的幼儿教师实行绩效工资,不同性质的幼儿教师之间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非公办幼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稳定性和新进人员的整体素质均受到影响。五是保教工作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公办园保教质量相对较高,100%为省优质园。而民办园保教质量良莠不齐,一些民办园为抢夺生源,迎合家长要求、违背教育规律,擅自教幼儿写字、算术,使学前教育出现“小学化”倾向。目前,民办园达省优质标准的仅为50%,可以说有近半数的适龄幼儿未能分享公办园质优价廉的学前教育。

今日之幼童,明日之栋梁。发展学前教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为破解当前学前教育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促进我区学前教育事业在较高平台上实现均衡、协调、健康发展,现综合各方意见提出以下六点建议:

一、提高认识,为学前教育发展夯实思想基础。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办好学前教育,关系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千家万户的切实利益,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我们要充分认识发展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发展学前教育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作为推动我区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建设和谐崇川的重大民生工程,作为创建社会管理创新示范区的一个重要课题,纳入各级党政组织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

二、理顺关系,为学前教育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国务院及省政府有关文件明确提出:“发展学前教育,必须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努力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必须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目前,辖区内50所幼儿园中,公办的占46%。针对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关于公办园占比须达到60%以上要求,建议我区今后一个时期新增幼儿园以公办为主,以更好地体现学前教育的公益性、普惠性。大力支持有条件的优质公办园改建、扩建,扩大其招生规模,新建幼儿园一般应达到相应规模,以保证辖区60%以上的幼儿能在公办园入园。积极扶持优质民办园,特别是对面向大众、收费较低的非营利性的民办园要加大支持力度,使之成为现阶段我区学前教育的有益补充。

三、科学规划,为学前教育发展优化资源配置。针对当前城市东部地区和南部新城区幼儿园偏少,而老城区内幼儿园较为密集,造成部分学前教育资源的闲置和浪费的现状,我们建议:加快东部地区、新城区幼儿园的规划建设。根据国家关于“城镇服务人口1万人应设置1所幼儿园”的指导性意见,结合东部地区新城区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的实际情况,对今后一段时期适龄幼儿的入学需求进行科学测算,规划建设一定数量且有相应规模的幼儿园,满足当地幼儿就近入园的需要。特别是在大力推进观音新城开发过程中,要统筹考虑幼儿园的规划和建设。加快老城区幼儿园的优化整合。要全面调研老城区现有幼儿园的办学规模、生源情况、师资力量、教学质量、群众评价以及经费收支等基本情况,对老城区学前教育资源进行二次规划和资源整合,支持和鼓励一部分面临生存危机的公办园整体外迁;同时,对达不到国家规定办学水平的幼儿园依据相关政策予以关停,以此促进老城区学前教育资源供需平衡。明晰小区配套幼儿园产权关系。小区配套幼儿园是政府主导学前教育、提供公益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的主要渠道,也是政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学前教育资源的重要手段。国家和省有关文件明确规定,小区配套幼儿园作为公共教育资源由当地政府统筹安排,举办公办幼儿园或委托办成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目前,小区配套幼儿园房屋的权属问题仍然是困扰和制约我区学前教育健康发展的掣肘。全区各类幼儿园每年承担园舍租金约263万元,且有逐年上涨的趋势,增加了办园成本,最终转嫁给幼儿家长。要吁请市政府出台文件,明确在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时,规划建设好与居住人口规模相适应的配套幼儿园,并做到与其他建筑设施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交付我区办园。同时,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对老小区配套幼儿园的权属关系进行清理和明晰,使区、街对配套幼儿园的合法处置权得到保障。

四、加大投入,为学前教育发展提供财力保障。加快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有效投入和大力扶持。要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保证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在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中占有合理比例。近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意见》明确,从2011年1月1日起,地区10%土地出让净受益用于教育。显而易见,学前教育应占有一定份额。要逐步推行幼儿生均经费补贴制度,目前,大开发区、海门、如皋等地实行了幼儿生均补贴制度。从我区幼儿园发展现状和幼儿总量较大的实际出发,建议先行对街道所辖11所大集体性质公办园进行补贴。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区属大集体幼儿园为解决幼儿就近入园作出了较大贡献,区财政曾给予差额拨款。目前这11所幼儿园大都处于设施陈旧、师资老化、生源不足,难以维继状态,先行给予生均补贴,以暂时缓解各种矛盾。今后根据全区幼教资源统筹情况,因园制宜,区别对待。这部分幼儿园目前在园幼儿约3200人,如按生均600元的标准补贴,每年需190余万元。经费来源可通过向市财政争取、在街道财力中统筹以及区财政支持等途径予以解决。对其他类型幼儿园,要积极创造条件,通过以奖代拨等方式,给予奖励支持。要建立帮困助学机制,将困难家庭子女的入园资助统一纳入中小学助学专项资金管理,以发放一定数额“助学券”的形式给予补助。

五、规范管理,为学前教育发展注入先进理念。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学前教育阶段是人生最重要的启蒙时期,是为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阶段。不断提升学前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显得尤为重要。要强化街办属地管理职能。各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要更加重视幼教工作,对所属的幼儿园要给予更多的关心支持,切实承担起社会管理职能,为推动幼儿园的健康发展争做贡献。要强化教体局行业主管职能。区内各类幼儿园保教工作由区教体局主管。区教体局要充分发挥行业主管作用,强化对各类幼儿园的监管责任,建立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监测体系,加强学前教育教研和科研工作,探索符合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特点的儿童保教方法。要强化名园引领作用。要引导区内名牌幼儿园、特色幼儿园放大优势,采取“名园+新园、名园+弱园、名园+民园”等多种结对帮扶模式,通过名园在师资、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影响力,促进先进的办园理念、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成功的保教经验在区域内得到交流和扩大,推动各类幼儿园保教管理水平的迅速提高。

六、强化师资,为学前教育发展不断增添活力。为了进一步改善我区学前教育的师资结构,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我们建议:要适当增加公办幼儿教师编制。每年安排5—10个事业编制,面向区内和社会公开招聘,激发非公办教师工作、学习和科研的积极性。要切实加强幼儿教师的培训学习,鼓励他们参加进修学习和职称评定,对学有所成的予以精神和物质上双重激励。要进一步提高非公办教师待遇。妥善解决非公办教师的工资、养老与医疗保险等问题,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要积极做好骨干教师培养工作,建立健全骨干教师到薄弱幼儿园支教制度,发挥名师带动效应,不断提高全区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促进全区学前教育健康发展提供组织保证。